今年四月的某次工作週報上,主管提到了一件事——未來可能會有美國子公司的查核工作,建議大家加強英文。雖然並不是硬性要求,公司也在對外招募具備語言能力的同事,但這句話像是一個開關,讓我突然下定決心要開始行動。
其實,過去我偶爾會在 YouTube 上看一些英文學習的影片,但從未真正投入練習。這次,我決定嘗試 Speak App。它結合了 AI 功能,能針對我不熟悉的詞句進行反覆練習;我選在 5 月 1 日這個好記的日子開始(付費前還有 7 天試用),直到今天,已經整整 100 天。
為什麼從旅遊英文開始?
我選擇的第一個主題是旅遊英文,原因很直接——2024 年去沖繩旅遊時,我曾經遺失錢包。那次經驗讓我深刻感受到語言能力的不足。當時 AI 工具的應用還不普及,溝通困難的壓力成為一種陰影,也成了我這次學習的推力。
從卡卡到順暢
剛開始時,我的英文程度大概在 A1。
練習約兩個月後,我發現自己在口語表達上不再那麼卡頓;到了第三個月,我甚至覺得自己每天的練習量,比學生時期多了好幾倍——當年我沒補過習,英文練習時間少得可憐。
更有趣的是,我現在的口語流暢度似乎比女兒還好,而她可是從幼兒園到國一都有補習英文。
花費與收穫
從花費來看,Speak 一年的費用約 3000 多元,比一般補習班一個月 3000 多元要划算得多。但差別是,Speak 必須全靠自己安排時間並持續練習,沒有人盯著你上課。對我來說,因為有明確目標,所以能持之以恆。
即使未來不會被派去查核海外子公司,我也希望有一天在旅遊時,能不依賴翻譯工具,自在地用英文交流。
數據化的力量
目前,我的程度已經從 A1 進步到 A2。
我的目標是每天練習 30 分鐘,實際由 AI 統計的平均時間約為 19 分鐘/天。這些數據不僅讓我更清楚自己的學習節奏,也成了推動我每天打開 App 的小動力。
回顧這 100 天,收穫不僅是語言能力的提升,還有每天與自己約定並完成目標的成就感。學習英文,對我來說已經不再只是應付工作的可能需求,而是一個能讓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更自在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