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在公司使用 Copilot 撰寫了 10 個 VBA 程式,成功滿足主管所要求的格式。過程中,我刻意留下提示詞的記錄,並逐一比對 Copilot 產生的程式碼。這讓我意識到一個有趣的現象——相較於 ChatGPT、Gemini、Grok 等 AI 工具,Copilot 在 VBA 代碼的品質與彈性上,似乎還顯得薄弱一些。
也因為這樣,我在修正與優化代碼的同時,反而更清楚地看見自己程式能力的定位。甚至在幾個案例裡,我還「教導」了 Copilot 如何提高效率,這種角色轉換的感覺,頗為特別。
然而,受限於公司資安管制,目前唯一能不需申請就直接使用的 AI,就是 Copilot。這也讓我明白:若想真正受惠於 AI,仍需投入時間去「訓練」與「修正」,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雙向學習。畢竟,一天若要應對 10 個需求,光是教導 AI 如何更精準,就已是一份不小的工作量。
或許,未來的 Copilot 能更加進步,成為真正節省時間的夥伴,而不是需要額外「陪練」的學徒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